Sanctuary

2020年之前的文章存在图文丢失等问题,山田尚子作品相关文章请移步至兔子山小站阅读。

与山田尚子导演面对面创作的音乐——电影《聲之形》配乐牛尾宪辅访谈(Anime! Anime!)


译自Anime! Anime!(记者=高濑司)


【制片人说从没见过这种制作现场(笑)】


——首先请谈一下参加电影《聲之形》的经过。

牛尾:我平时是以音乐家的身份活动的,很少从事配乐工作,不过听说山田尚子导演听过我的音乐。她觉得我的音乐很适合电影《聲之形》,于是就通过事务所对我发出了邀请。我原本就喜欢动画,特别是以前还公开表示过想和山田导演合作,所以感到很高兴。

(译者注:牛尾在《Newtype》2014年7月号的访谈中提到自己看了《玉子爱情故事》后很感动,希望能参与山田导演的下一部作品。)

——与山田导演见面后感觉如何?

牛尾:作为创作者我们有着惊人的相通点,高兴之余更多的是惊讶。在最早的碰头会上见面时,我们就谈论了自己喜欢的东西与深受影响的事物,其中不仅有音乐和电影,甚至还包含了绘画、雕刻、舞蹈、摄影和建筑,用具体的专有名词来相互沟通。

——那种共通性在作品制作中也得到了发挥吗?

牛尾:没错。最早谈论的那些彼此觉得很棒的东西、与这部作品相符的事物,成为了电影《聲之形》的基本概念。一般音响导演或者负责选曲的人都会列一张音乐菜单——某种场景需要某种乐曲的指示书。而这次那种曲子只有两三首。原因是我们俩一开始就做好了充分的概念设计。

——您所说的“一开始”,是指整个工序当中的哪个阶段呢?

牛尾:分镜也没有完成多少,也就是作品的方针还没有完全确定的阶段。从那时起我制作了一些草案,相当于乐曲的分镜,我管它叫音响素描,像书信来往那样与山田导演一边交流一边制作。分镜完成时已经做出了40首曲子。

——也就是说,音乐也对影像产生了影响?

牛尾:不仅是影响,而是使作品的影像与音乐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那也是因为在完成音响素描后,我们俩每周一次地来到录音棚,将素描曲放到当时制作出来的影像中,根据实际效果再改变编曲,如果觉得需要别的曲子就当场制作,一心一意地持续着这种工作。为此,我们创造了一个只有我和山田导演以及录音棚技师的空间,就像单独谈话那样进行工作。

——极为特殊的制作现场呢。

牛尾:是啊,本作的制片人也说,这种制作现场也是没谁了(笑)。能在大规模公映的作品中做那种事情,真的让我感到非常荣幸。

——与音响导演鹤冈阳太做过怎样的交流?

牛尾:音乐的制作流程是,先由我拿出整体方案与概念,获得鹤冈的同意后,再与山田导演一起在录音棚中制作,然后把做好的东西再带过来检查。换言之,微观的工作是由我和山田导演做的,鹤冈负责把控整体平衡。

——最终一共制作了多少首曲子?

牛尾:(9月14日发售的)原声集有61首,但包含为了与音响制作人员交流而准备的乐曲在内,一共制作了82首。最终使用在电影中的约有50首。钢琴曲比较多,但并不是有意去选的,而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选曲由谁主导?

牛尾:最终裁决当然是山田导演,但基本上并不是由哪边来主导,而是在我和山田导演两人的交谈中自然而然地决定的。

——正如您的单人乐队名“agraph”中也包含着gragh这个视觉要素,您在以前的访谈中提到自己是以美丽的风景等事物为概念来创作音乐的,这次也用到了那种方式吗?

牛尾:是的。虽然基本上是以与山田导演一起锤炼出来的概念为基础进行创作的,但最后一个场景的音乐,其灵感来源于某个风景。正当我因为做不出那里的配乐而发愁时,因为工作原因我有机会来到了京都。当时山田导演向我提起了京都动画附近的某个河滩。听说山田导演之前也一直想不出最后一个场景,当时她就是在那里获得了灵感,于是下班后我就去看了。然后当我回过神时,才发觉自己在那个河滩的边上泪眼滂沱地站了很久(笑)。所以对于最后一个场景,能与山田导演在同样的地点,看着同样的风景而获得灵感,让我感到非常幸运。

(译者插话:山田导演在2016年9月17日的池袋首映见面会上提到自己为最后一个场景发愁过,然后在去看京阿尼附近的牙医的路上突然找到了灵感。应该就是去看牙医的路上去了那个河滩。山田导演在2015年8月的日记中提到过年内要去拔智齿。)

——同样是视觉图像,原作漫画对您的影响又如何呢?

牛尾:原作是在接到工作后的2015年读的,因为是一部非常强烈的作品,所以如果根据原作来配乐未必会产生好的结果。因而原作只在那时读过一遍,我觉得电影《聲之形》的音乐需要根据山田导演的概念来创作,因此反倒是故意不让自己想起原作。至今仍未重读过,所以我自己也不清楚这次的电影与原作有多么接近或不同。



【概念的形式】


——您反复提到了概念的重要性,关于那方面请再深入地谈一下。

牛尾:进行本作的概念设计时,我和山田导演两人各自带来了画集、摄影集等各种各样的图像。例如乔治·莫兰迪威廉·哈默休伊等画家,从这种具体的专有名词中提炼出对音乐有用的概念。

——那些东西直接反映到了配乐中吗?

牛尾:是的。在创作乐曲时,将莫兰迪笔下的静物画的阴影,或者哈默休伊笔下的光的画法等各种各样的事物转换为音乐。将其中某种阴影的表现或镜头的虚化这种物理现象,置换为另一种物理现象——声音。比如镜头边缘会产生渐晕效果,一种基于余弦四次方定律的周边光量降低的现象,将那种构造套用到音乐当中会变得如何呢?我们追求的就是这种东西。这种研究全是在初期的概念设计阶段积累起来,并与山田导演达成共识的。

——您以往在谈起自己创作的音乐时也提到过马塞尔·杜尚约瑟夫·科苏斯等艺术家,这次的做法也很符合您的风格,对此山田导演作何反应?

牛尾:她非常理解概念设计与抽象思维的重要性,令我十分惊讶。我至今与各种各样的艺术家共事过,但从没遇到过这么合得来的人。山田导演初看是那种具有女性特有的感性的天才。我在看前作《玉子爱情故事》时也觉得她很厉害,作品中的角色们心怀青春的纠结,手和脚的动作、表情与行动都是发自他们自己也无法驾驭的感情,能够如此轻易、如此感性地表现出那些东西真的好厉害。但通过这次与她一起合作,我发现了一件事情——山田导演的影像表现其实并非来自性别差异与天赋,而是根据某个概念一心一意地去思考和替换,在这种不断的积累中诞生的。

(译者插话:山田导演的这种作风又令人想起了“By always thinking unto them.”这句话。《玉子爱情故事》开头引用的这句牛顿的名言,在我看来不仅是指作品中的角色们彼此的感情,也很好地代表了山田导演对作品与角色的爱。)



【我做不出比这更好的《聲之形》了】


——电影《聲之形》的女主人公硝子是一名听觉障碍者,感觉这种要素很难用音乐去表现。关于这方面是用怎样的概念去应对的?


牛尾:一开始我对听觉障碍做过调查,发现症状的程度因人而异,差别很大,所以没有把听觉障碍本身当作概念。不过我所关注的是在作品中也起到重要作用的助听器。因为助听器是装在耳朵上的扩音器,所以原理上应该伴有噪音。于是我思考了一些问题,要多大程度地去拾取噪音?噪音与乐音的差别是什么?什么才是有意义的声音?最后我想到了立式钢琴。因为我的老家以前是音乐教室,所以立式钢琴是我最能掌控噪音的乐器。指甲与键盘的碰触声、琴键拉动木制琴槌的牵动声、踩动消音踏板时毛毡的摩擦声,琴弦鸣响时共振板的吱吱声等等,弹奏立式钢琴时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噪音。所以我制定了一个概念,要把那些噪音全都录下来,为此将钢琴拆开,在里面安装了传声器,录音时不是去录乐音,而是去录包含杂音在内的整体。

——相当概念化呢。

牛尾:另外这种做法也是与电影《聲之形》这部作品本身息息相关的。因为主人公将也对包围着他的温暖而美丽的世界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为了描绘出包围着他的世界,就需要用包含杂音的钢琴环绕声去包围影院内的空间。

——可以再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吗?

牛尾:为了让将也接触外界而做的练习——因为作品本身具有这样一种侧面,所以用到了巴赫的《创意曲》。《创意曲》既是练习曲,也是键盘曲——为了让演奏者理解键盘乐器的美妙而创作的曲子。通过那种练习,用身体去铭记那份美妙,从而让自己学会作曲——《创意曲》就是为此而创作的练习曲集。所以在构成时就将《创意曲》第一首C大调,与将也进行了两小时为生存而做的练习相重合。换言之,这部电影就相当于在演奏两个小时的《创意曲》。实际上《创意曲》分为三部分,我将电影本身分成三个部分去分别对应。以《创意曲》(Invention)为原型的《inv》这首曲子,第一部分只用了《创意曲》第1-6小节中的音列,第二部分只用了第7-14小节中的音列。然后在影片的高潮中,首次配上了能听出是《创意曲》的音乐(《Invention No.1 C dur (LastPart)》)。至此将也完成了为自力更生而做的练习。最后配上这首原创的《创意曲》是山田导演的主意。

——经历了这次密不可分的共同制作,还想再次与山田导演合作吗?

牛尾:很想。通过这次与山田导演合作,我找到了新的课题,我和山田导演觉得下次还能用其他不同的形式去做某些东西。期待今后彼此也能打开一扇扇新的大门。

——最后请对读者说几句话。

牛尾:今天说得有些古板,不过电影《聲之形》的出色之处在于——虽然本片是用概念化的手法来创作的,但制作出来的东西却又不乏娱乐性。所以动画迷自不必说,平时不看动画的人应该也能乐在其中。另外听了OST、读了这篇访谈后再次观看的话,应该能感受到更多的乐趣吧。至少我做不出比这更好的《聲之形》了。希望能让大家感到尽兴。





评论
热度(8)
©Sanctuary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