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ctuary

2020年之前的文章存在图文丢失等问题,山田尚子作品相关文章请移步至兔子山小站阅读。

影像与音乐的反复结构/引用重松清《咖喱饭》的意义——记者饭田一史谈电影《聲之形》


摘译自excite,稍作补充。

(文中含剧透,阅前请斟酌。)


【影像与音乐的反复结构】

影片的结构非常美,使用了许多反复的场景与上下/垂直运动的要素。比如故事前半,硝子从桥上跳入河中去捡笔记本,将也伸手去抓硝子但没抓住。但故事后半,硝子从阳台跳下时,这次将也抓住了硝子。另外还有电影开头将也听见烟花的声音从自杀的联想中回过神,而后半部分则是硝子在烟花的声音中自杀。说得更深入点,硝子为了捡笔记本而跳河时,配乐中有打击乐器钹发出的声响(乐曲《flw》),那个声音在硝子跳楼时再次响起了(乐曲《frc》)。

将也独自一人吃便当时,旁边有脸上带着叉号标记的永束,那个场景的配乐是《htb》这首寂寞的钢琴曲,曲子最后像耳鸣一样的电子音,之后反复使用在叉号标记掉落的场面中(而且根据掉落方式的不同,声响上也有微妙的差异)。这种运用自如的反复结构相当精妙。

物体落入水中发出声音泛起波纹,烟花升空爆发扩散出波纹,过山车落下发出轰鸣,这种垂直/上下的运动与声音的振动在片中反复出现。比如将也与硝子再会时的场景,硝子把手放在扶手上蹲下身躲了起来,将也大声呼喊她也没有察觉。但当将也握住扶手时,硝子通过扶手感觉到了振动(细看可以发现扶手确实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发现了将也。烟花晚会上,硝子表示自己是通过振动用身体来感觉声音的,将也这才恍然大悟。后面两人在桥上相会时,与之前在手语教室中再会时一样,硝子也是通过栏杆扶手的振动察觉到将也的到来,这也是一处反复。

除了上下/垂直运动的要素外,影片中还有很多水平移动的画面。比如升入高中后的将也走路和骑自行车时的镜头,他完全没有看别人的脸和周围的景色。最能象征这一点的就是进入高中后的配乐《lit》和《bnw》。“lit”的含义是“light”,从最后文化祭的配乐是《lit(var)》这首变奏曲(variation)来看,两者是一种对比,意味着之前的将也感觉不到光。而《bnw》则有另一个版本收录在原声集的第二张CD中,曲名是《black and white》,意味着将也的世界失去了色彩变成了黑白。将也无法感觉到光和色彩,因为他没有去看外面的世界。


影像的反复与音乐的反复在本片中有着多重对应关系。牛尾在访谈中多次提到,这部作品的每一个重要场景的配乐都用到了巴赫的《创意曲No.1》。因为那首曲子是“钢琴的练习曲”,整部影片是将也为生存而做的练习。这首《创意曲》结束于将也和硝子一起穿越文化祭大门的时候,代表着将也完成了练习,做好了迈出下一步的准备(将也在硝子的陪同下穿过这扇象征“完成生存练习”的大门,也让人联想到将也对硝子提出的请求——“希望你能帮助我活下去”)。

巴赫也是以“反复”为特征的作曲家,谈起自己曾经参照过的作曲家时,牛尾例举过Steve Reich和Manuel Göttsching,他们也是以反复为基调的极简主义作家。在乐曲中运用反复的手法来表现微妙的差异,同时用曲也是在反复中表现变化。听过原声集后就会发现,这部作品中用到了许多版本不同的曲子,比如《lvs》与《lvs(var)》、《van》与《van(var)》。

看看作品中配乐的所用之处,就能发现其中的对应关系。《lit》前面已经例举过了,《van》用于将也和硝子乘坐电车寻找佐原的场景,《van(var)》用于将也和硝子乘坐电车去往养老天命反转地的场景。事情类似但状况完全不同,这样的场景中就会使用变奏曲。

然后还有将也和永束在快餐店用餐时的背景音乐《laser》,文化祭上,将也所在的班级开设的“宇宙咖啡店”中也在放这首迪斯科舞曲。《(i can) say nothing》是植野打工的喵喵俱乐部中播放的音乐,出院后将也在公园中与植野谈完话,家里的美发店也在放这首乐曲。换言之,《laser》这首曲子象征着将也与永束的友情,而《(i can) say nothing》则是代表植野的曲子。这种反复全都有着含义。《(i can) say nothing》的歌词诉说着植野对将也的感情,欲言又止的恋心。

顺带一提,笔者在《Music Magazine》中对牛尾做采访时他曾提到,原声集第二张CD最后的那首未使用曲《speed of youth》对应的场景并未在电影中描绘,因为他们还没有迎来“青春的终结”,那首曲子意味着与开头The Who的《My Generation》相对应的《永别了青春之光》(中文名:四重人格)。由此可见电影与原声集之间也有着反复与对应的关系。



【引用重松清《咖喱饭》的意义】

小学语文课上朗读的是重松清的《咖喱饭》。课文讲述的是儿子违反了一天只许玩30分钟游戏的约定,父亲突然拔掉了游戏机的电源,儿子不肯道歉,父子俩因此处于冷战状态。故事最后两人一起做了咖喱然后和好了,但直到最后儿子也没有道歉。

朗读这段课文的是植野、硝子和将也。课文中的“不肯道歉”显然与电影内容相关。而且将也和硝子都没有父亲。除了小学班主任以外,作品中没有类似父亲般的存在。

作者重松清本人也有口吃,他的小说中也出现过好几次口吃的人物。虽然《咖喱饭》中没有口吃的描写,但植野读得毫无感情被老师骂了,硝子的读法不被过问,将也则是模仿硝子的读法。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的举止与口吃类似,三人都“不会表达”。引用重松清的小说就是想指出这部作品描写的是不善于表达的人们。


译者补充:硝子给植野撑伞的画面之后就是硝子的梦境,梦中的黑板上写的正是《咖喱饭》最后父子俩和好的结局,紧接着就是硝子与植野手牵手的镜头,暗示雨中的硝子与植野在那之后和好了。小学语文课上,植野朗读的那句“我没有错,所以绝不会道歉”颇有深意,实际上《咖喱饭》的主人公心里知道自己也有过错,但就是说不出口,这一点也和植野非常相似。


评论
热度(9)
©Sanctuary
Powered by LOFTER